被王老师傅戳破了自己本来的那些小心思。
程国胜更加是不敢吭声了。
林国富明显有些意外,不可思议扭头看向自己师兄。
他还真不知道,原来这场比赛原本竟然是这样的
所以如果不是冯正明把这场比赛的声势扩大了,这个比赛只能是成全自己师兄提升名气
这么一想,林国富突然觉得,似乎这场比赛还要感谢冯正明。
王老师傅继续说:“你和你背后投资人格局太小,如果不是正明出手的话,恐怕很难请到多少人来参加你们举办的比赛。
正明是看出了你们的盘算,所以他直接把主办权接过去,然后自己赞助,也拉了别人来赞助。
这才让整场比赛有了真正国际大赛的范。”
说到这里,王老师傅看向自己昔日得意徒弟是多少有些失望。
“可惜你们两个始终还是放不下那份虚名。”
说完这话,王老师傅直接说:“既然这样,那第三道菜你们好好做,拿出你的真本事,看看你们能不能用一道菜征服所有人,成为十佳鲁菜名厨吧。”
程国胜和林国富也不再说什么。
两人都很清楚,接下来的比赛师父是不会出面帮忙,只能靠他们自己。
王老师傅又说:“你们放心,第三道菜不会有人获得任何优待,能不能成为十佳名厨,全都要看你们自己的努力了。”
程国胜和林国富抬起头看向王老师傅。
两人还是忍不住想问,真的不会有其他老师傅出面
王老师傅明显看出两人的想法。
“第三道菜我们都不是评委,第三道菜的评委究竟是谁,我们现在也都不知道。
为了绝对的公平,正明他对我们所有人都隐瞒,连他的师兄们都不知道,你们颜师叔也不知道。
所以第三道菜完全看你们自己的实力了。”
几乎同一时间,其他找自己师父的大师傅们也都得到了这个消息。
原来第三道菜的评委,不再是前两道菜的评委了。
而所有人,除了冯正明之外,都不知道第三道菜的评委究竟是谁
冯正明和罗晴夫妻俩,跟科夫曼夫妇吃过饭一起对坐品茶。
到了此时,冯正明才把第三道菜的评委告诉科夫曼。
“第三道菜的评委一共五位,科夫曼先生您是一位,还有四位是我专门邀请来的,他们和任何厨师都没有接触,可以保证第三道菜评审的绝对公平。”
科夫曼好奇问:“你还请了谁”
冯正明笑着回答:“两位京城请来的老师傅,他们都是常年参与国宴的大师,还有这次比赛的两位最大赞助商。”
科夫曼问:“赞助商他们可以公平公正吗”
冯正明明白科夫曼的意思,是表示赞助商可能会偏向冯正明的人。
“不用担心,评分的时候,不会让评委面对厨师,所以他们实际上不知道自己品尝和打分的菜,究竟是谁做的。”
科夫曼想了想问:“这样的话,你觉得最后究竟哪些厨师会成为这次十佳”
冯正明无奈叹了口气:“我现在也不知道,不过我知道,年轻的厨师们应该无法争夺十佳名额。”
科夫曼夫人好奇:“为什么年轻厨师不能争夺十佳”
没等冯正明回答,科夫曼帮他解释。
“因为第二道菜,他们落后分数太多。”
科夫曼夫人惊讶:“有那么大差距吗”
科夫曼笑着问自己太太:“你觉得今晚冯的葱烧海参好吃吗”
“当然。”科夫曼夫人没有丝毫迟疑很肯定,“非常美味。”
科夫曼:“味道上的差距很明显,年轻厨师在经验上,始终是存在巨大短板。”
科夫曼夫人看向冯正明:“可是冯也很年轻。”
科夫曼无奈:“有些人或许就是天生适合做菜。”
这话让科夫曼夫人笑了起来。
“难怪你和冯关系好,你们都是那种天生适合做菜的人。”
科夫曼夫人接着扭头跟罗晴说起科夫曼一些经历。
罗晴听科夫曼夫人介绍才知道,原来科夫曼先生比冯正明还要年轻就成为了主厨。
而且科夫曼的出现,直接改变了烹饪上的一些标准。
或者应该说,因为有科夫曼出现,导致了标准被提高了。
和冯正明一样,科夫曼也是从小地方走出来。
他的很多菜都融合家乡味道。
就像是冯正明从齐鲁把鲁菜带去沪城一样。
冯正明在沪城也是坚持用鲁菜的技法,并且菜品味道上也会偏向鲁菜。
罗晴看向冯正明和科夫曼。
“你们的经历确实很像。”
冯正明和科夫曼相视一眼,随后两个人也都是大笑起来。
又是一天的休整。
算是让所有厨师都认真为第三道菜做一些准备。
年轻的厨师们其实大多也都清楚,因为第二道的葱烧海参,他们应该是无缘争夺十佳名厨。
倒也没有年轻厨师觉得这样不公平。
毕竟手艺上的事,比拼的还是个人能力。
第二道菜大家都是做葱烧海参。
你手艺上技不如人,又怎么能有资格压着大师傅们成为十佳名厨
当然,年轻的厨师们还是进行好好准备,想要把第三道菜认真做好了。
纵然是和大师傅们有差距,也要在第三道菜上拼尽全力。
冯正明在休息日里,亲自去接了赶来的几位评委。
两位从京城来的国宴大师。
还有专程赶来的港城大亨。
接到了人,冯正明把他们一起驱车接到曲阜,安排在酒店里住下来。
到了这个时候,还是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他们的评委身份。
也是给比赛蒙上了一层神秘感。
引发了不少的讨论和猜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