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平五年,六月下旬,两年一度的蜀国科举考试再次拉开了帷幕,这也是蜀国的第三次科举考试。
按照之前张富的设想和规划,这次科举考试进行了三个考点,分别是益州成都、荆州襄阳、雍州长安,也分别在三个考点,设立了三个主负责考官以及若干官吏协助。
成都的主考官不用多说,自然是张富非常信任而且当官一肩明月、两袖清风、刚正不阿、公平公正的吏部尚书范仲淹了,这种问题交给他,张鲁和张富也都是自然也是非常放心的。不过这次,范仲淹也带着了自己的好‘副手’王安石!
而襄阳主考官也没什么疑问,就是荆州学宫的项目总负责人,现任荆州刺史的张居正了。当年张居正在成都时候,就协助范仲淹、太子筹备了第一个科举考试!再加上张居正主要也是做这方面的事务呢,肯定是当仁不让的第一选择了。
至于长安主考官,张富本来想自己亲自担任呢,可后来架不住赋闲在家好几年的‘挂名吉祥物’司空杨彪主动请缨,人家想来担任这个主考官。张富在权衡利弊之后,还是同意了他的请缨,交给了杨彪。
没办法,谁让人家杨家最近半年确实出了大力呢,张富也是不好拒绝,就走个顺水人情,让德高望重的杨彪来负责长安考场吧。毕竟,人家杨彪比起其他人,在二京之地的名声还是相对更高一些滴。
然后呢,整个科举制度,除了新增加了几个考场之外,其他的倒是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。反而其余的科举相关事宜,也是随着科举考试展开的次数越来越多,整个流程也逐渐规范了下来。
这几次科举的举办前中期工作,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好,一次比一次正规,一次也比一次让人省心。张富心里都乐开了花,万事开头难嘛,现在他算是将这条路给趟平了,以后子孙万代都可以照着这个流程继续下去了,简单省心……
这次科举考试的前期准备工作,虽然步骤众多繁杂,但是不管是从年初就开始的宣传,新考场的扩建,还是考场当地给考生提供的‘便宜驿站旅馆’,考场当地的治安秩序维护等等,都没有出任何问题,非常平滑就度过了备考阶段。
然后等到了考试阶段,可是更不能放松警惕了,各方官吏也都忙起来了,张富严格按照后世高考的那一套流程,让范仲淹和张居正等人联合起来,提前好几个月就秘密敲定了一个议题。
然后在开考之前,提前几天找写字好看的人板书下来,封存在各地的官府内,等到考试前一刻钟再运到各个考场里,用不透光的布匹先盖着,等到考生入场,考试钟声响起之后,当差的掀开布匹,亮出议题,考试就是开始了!
注意,古代的科举考试跟高考可不一样,其实不需要什么试卷、试题的,大都是一个议题论点,或者是当局只给一个中心思想。然后让考生自由发挥,去分析经史时务、策论(考察治国理政的见解,殿试重点),简单来说,不是在做题,而是在写作文。
所以,每人一份试题有些太过浪费了,再说哪个时代的纸张都是上层人士才用得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