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日金府正厅,一位王姓官员满脸堆笑,递上一份厚礼,说道:“爵爷,我家那犬子,虽说平日里调皮了些,但对兵法谋略可是极为痴迷,您就通融通融,让他进学院吧。这是一点小小心意,还望爵爷笑纳。”
金帅面色一正,将礼物推了回去,说道:“王大人,不是我不给面子,学院有学院的规矩,未到招生之时,实在不能破了规矩。若今日为令郎破了例,日后其他学子又当如何?还望王大人理解。”金帅深知,规矩一旦破坏,便难以再立,军事学院关乎大宋军事人才的培养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
此后几日,金帅府门庭若市,好多官员勋贵跑到府上请托,想让家中子嗣去军事学院。金帅始终不为所动,都是以未到招生时间以及学院现有设施无法容纳过多学员为由,一一婉拒。然而,这些官宦人家并未就此罢休。
御书房里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颤颤巍巍地行礼说道:“官家,我那孙儿聪慧过人,若是能进军事学院,日后定能为国效力,还望官家成全。”一时间,御书房里求情之声此起彼伏,每天都有几位官员前来求情。
赵祯每次都无奈地说:“此事朕也不能随意干预,学院由智勇爵在管理,还是得按规矩来啊。军事学院的规矩乃是为了选拔真正有才能、有志向的军事人才,随意打破,恐误了学院的发展,误了我大宋的未来啊。”尽管面对众多老臣的求情,赵祯依然坚守原则,他深知金帅管理学院的不易,也明白规矩的重要性。
金帅府里的请托被拒绝后,一些官宦勋贵不死心,于是搬出家中德高望重的长辈,到赵祯面前说情,求情之声不绝于耳,搞得赵祯也是头疼不已,厌烦至极。赵祯虽然不胜其烦,但也是没有松口。
最终,几个家底殷实的官宦人家想出了一个办法,他们表示愿意捐出大笔钱财,用于军事学院的扩建工程。
“熹哥儿啊,这些人家也是一片苦心,学院扩建后,也能造福更多学子,你就权当是特例吧。”赵祯在御书房对金帅说道。赵祯心中明白,这些官宦人家的举动虽有私心,但学院扩建确实是一件好事,既能满足部分官员的诉求,又能为大宋培养更多军事人才。
金帅无奈地拱手道:“陛下既然这么说,臣遵旨便是,不过下不为例,还望陛下能理解学院规矩的重要性。”金帅假装思量再三还是答应下来了,一来学院的扩建不用花朝廷的银钱,何乐而不为呢;二来也让赵祯卖个人情,便答应给他们留了几个名额。
解决完这些琐事,已经来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了。金帅又将精力投入到军事部署之中。再过两个月金帅大婚后,就是要对西域、吐蕃用兵的时候了,这次他要多点出击,所以一切都要有详细的计划。金帅深知,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,随便一个意外都有可能造成计划的失败或偏移,所以每一环节都不能有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