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结论:疑似一种失落的、或非人类文明的表意符号系统,结合了象形、表意和……某种能量回路标记的功能。现有数据库无法破译。”
“靠,搞了半天,连字都认不全。”
陆渊心里吐槽。这玩意儿比甲骨文还难懂!
那就进行第二步,物质构成采样与分析。
陆渊伸出覆盖着殖装金属手套的手,小心翼翼地触摸上冰冷的黑色门框。
触感……极其诡异!
不是金属的冰冷坚硬,也不是岩石的粗糙厚重。
更像是在触摸一块……温度极低、密度极大、却又带着某种奇异“弹性”的未知物质。殖装手套上传感器反馈回来的数据流瞬间变得混乱不堪!
“警告:接触点原子结构异常!无法进行标准光谱分析!”
“警告:接触点质量密度远超已知任何稳定元素!疑似存在简并态物质或未知粒子!”
“警告:接触点空间曲率异常!局部引力场读数超出理论阈值!”
“材质比对:与已知地球及地外(陨石、探测器样本)物质数据库匹配度为……0.00%!”
“结论:构成‘门’的物质,非地球自然形成,非已知人类科技造物。判定为……来源不明的外星造物,或……更高维度构造体在三维空间的投影。”
“好家伙!外星人实锤了?还是异次元产物?”
陆渊感觉自己的脑袋更疼了。
这下别说电焊了,就算把歼星舰开过来,估计也轰不动这玩意儿吧?
算了,第三步,综合分析与修复方案推演。
【洛书】庞大的运算核心开始整合所有扫描数据,
结合之前关于“透视原理失效”的现象,
以及薇薇姐妹那种诡异的“精神能力”,
试图构建一个能够解释这一切的理论模型,并推导出可能的“修复”方案。
各种前沿物理理论、甚至被主流科学界视为“伪科学”的猜想,
都在【洛书】的数据库中被调取、分析、验证……
“模型推演一:负质量流体场。可能性:37.8%。修复方案:需要精确控制反引力子和简并态夸克的玻色-爱因斯坦凝聚过程,重新稳定表面零曲率超平面……所需技术等级:超越当前人类科技至少5个量级。修复难度:极高。”
“模型推演二:高维空间折叠投影。可能性:42.1%。修复方案:需要理解并操控至少十一维度的卡拉比-丘流形,调整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开切面参数,重新校准异次元弦膜的振动模式……所需技术等级:涉及弦理论和理论的实际应用,接近神级文明。修复难度:极其高。”
“模型推演三:量子态同步场。可能性:19.5%。修复方案:需要掌握逆转量子退相干的技术,通过持续注入特定频率的能量,维持整个‘门’结构的宏观量子相干性,使其在所有可能的‘状态’(包括完好状态)中重新叠加……所需技术等级:涉及量子引力理论和宇宙本源法则。修复难度:无法估量。”
“模型推演四:结合‘精神能力’与‘意识维度’假说……”
当【洛书】开始分析薇薇姐妹那种不科学的“精神能力”时,
一个更加离谱、却又似乎隐隐契合所有线索的推论,开始在数据流中浮现:
“假设:‘精神’或‘意识’,本质是高维空间某种能量场(例如弦膜)振动在低维时空(例如三维大脑神经元网络)的映射投影。”
“推论:‘阿努比斯之门’本身,可能就是一个巨大的‘意识交互界面’或‘高维意识载体’。其‘损坏’,表现为弦膜振动频率失调,无法与低维意识产生有效共振。”
“‘修复’方案:并非物理层面的焊接或替换零件,而是需要通过……意识层面的‘共鸣’,找到‘门’正确的振动频率,并对其进行‘校准’。”
“而双胞胎‘精神控制’能力的本质:
干扰:通过自身意识扰动“门”(或同源)的局部弦膜褶皱,在目标的低维大脑投影中制造“神经电噪音”(类似高维弹琴,三维头痛)。
控制:将自身意识的弦膜振动模式,“复制”或“覆盖”到目标的弦膜上,利用高维时空的因果优先性,让目标产生“我是自愿的”错觉。
“门后的‘精神空间’:可能就是卡拉比-丘空间的局部展开,允许意识在额外的维度(如情感、记忆、可能性维度)自由活动,从而实现读心、构建幻境等超能力。”
“最终结论:要修复‘阿努比斯之门’,最有可能的方式,不是靠扳手和电焊,而是……沟通!”
“分析完毕,请和‘阿努比斯之门’进行沟通。”
“……靠‘沟通’?!跟这扇门……聊天?!”